\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20/C86B007F47A52C28A2E6AC339A18C95EA6A46D97_size0_w20_h17.png\" alt=\"圖片\" style=\"width: 20px;\" />\u003c/p>\u003cp>《若干意見》提出“1+8”機制。\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化頂層設計機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1”即深化頂層設計機制,圍繞戰略科技任務凝練、重大專項設置、重大項目布局三方面加強系統設計。\u003c/p>\u003cp>完善重大專項設置機制。圍繞三大科創高地戰略領域,按照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成果轉化全鏈條要求設置重大專項。每個專項圍繞重點方向下設一批重大專題,重大專題下設“尖兵、領雁”重大項目群。\u003c/p>\u003cp>完善重大項目布局機制。重大項目應突出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按照“有限目標、重點突破、分步實施、急需先上”要求系統布局,注重項目的集成度、關聯度,共同服務于重大專項整體目標。強化省市縣統籌聯動、一體部署,建立地方科技項目備案實施機制。\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20/B5E6CA02A45674380F3382AB3D8857E92E9F478B_size184_w1024_h683.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8”即圍繞編榜、申報、評審、立項、資助、過程管理、驗收、監督評價等八個主要環節,完善組織實施機制。\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化編榜機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包括完善需求凝練機制、深化榜單編制機制、推行企業聯合出資掛榜制等三個方面。\u003c/p>\u003cp>深化榜單編制機制。榜單應根據項目類型分類編制,強化主動設計、系統集成、長短結合,突出多學科交叉、跨領域協同攻關,建立完善合規性審核機制。加強數字化手段支撐,迭代完善15大戰略領域創新鏈技術路線圖,輔助榜單編制。\u003c/p>\u003cp>推行企業聯合出資掛榜制。實行“聯合出資出題、全球掛榜、企業驗榜、企業試用”攻關機制,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u003cstrong>單個項目原則上總出資額不低于1000萬元,企業出資不低于財政資金總出資額3倍\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化申報機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包括統一管理平臺、強化重大科創平臺主力軍作用、加大多元投入、深化遴選機制等四個方面。\u003c/p>\u003cp>統一管理平臺。除涉密或不宜公開的項目外,項目全流程納入“科技攻關在線”管理平臺,并做好有關檔案的整理、保存和歸檔。\u003c/p>\u003cp>強化重大科創平臺主力軍作用。支持省實驗室和省技術創新中心承擔戰略科技任務,強化項目承擔單位應建有重大創新平臺的條件要求。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產學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設立資金池,牽頭承擔攻關任務。\u003c/p>\u003cp>加大多元投入。將研發投入情況與資源配置緊密掛鉤,鼓勵地方和高校、院所、醫院等單位聯動加大研發投入,將聯動支持和社會資本投入情況作為評審立項的重要因素。對創新聯合體實施的能形成標志性成果的重大科技項目,\u003cstrong>省市縣聯動可給予最高3000萬元補助經費。\u003c/strong>申報主體為企業的,研發投入原則上不低于同行業研發投入平均水平,且須承諾自籌比例一般不低于80%(26縣、海島縣企業和農業領域項目原則上不低于60%)。\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20/32B5969CC59E229B1FCF7BE57C299A5C14E95B25_size82_w1024_h737.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化評審機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包括建立分類評審機制、探索項目審查機制、優化專家遴選機制等三個方面。\u003c/p>\u003cp>建立分類評審機制。強化行政決策與專家評審相結合,堅持統一評審規則,充分發揮戰略引導、綜合統籌和專業咨詢作用,確保評審過程公平公正、評審結果科學精準。按照不同的遴選方式和項目類型,探索論證、評審等分類評審機制,建立健全涉密項目評審機制。\u003c/p>\u003cp>探索項目審查機制。對申報項目數量較多的領域,可遴選出不低于3倍于擬立項數量的項目進入評審或論證,低于3倍的直接進入。\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化立項機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包括強化立項安排審核、突出支持導向、深化“賽馬”機制等三個方面。\u003c/p>\u003cp>突出支持導向。圍繞“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等,加大項目立項支持,力爭制造業項目占比達到80%以上,提升企業主導產學研協同攻關項目和4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承擔項目的比重。\u003c/p>\u003cp>深化“賽馬”機制。對申報同一榜單的符合立項要求、研發水平相當、技術路線明顯不同的兩個以上項目,擬采用“賽馬”方式平行支持的,原則上應組織現場考察后確定?!百愸R”項目按約定完成階段性目標,通過檢查的繼續給予支持。未完成目標的,項目終止,收回結余和使用不合理的財政補助資金。\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20/27A6D357A0393E66DA31D204D528163A5CE882AD_size93_w1024_h681.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化資助機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包括實行分類資助、優化經費確定機制等兩個方面。\u003c/p>\u003cp>實行分類資助。對特別重大、特別緊急的項目,可實行即時立項資助機制。\u003c/p>\u003cp>優化經費確定機制。項目經費以自籌為主,榜單中可不確定財政補助經費金額,由申報主體根據攻關任務要求,按需據實提出總投入和申請補助金額。項目評審時,對財政補助預算不合理部分可予以核減,項目關鍵核心指標不得調整、總投入可視情根據核減金額相應調整。\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化過程管理機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包括完善“軍令狀”制、強化過程監管、加強省重大創新平臺項目管理等三個方面。\u003c/p>\u003cp>完善“軍令狀”制。特別重大、特別緊急的項目,應簽署“軍令狀”,明確“里程碑”節點和具體指標要求、獎懲措施等。對在“軍令狀”時限內達成約定目標、績效突出的研發團隊,按規定在人才推薦、科技獎勵等方面給予支持。對因主觀不努力等因素未完成任務的,原則上暫停項目負責人兩年內項目申報資格,并依規納入科研誠信記錄。\u003c/p>\u003cp>加強省重大創新平臺項目管理。對省實驗室、省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通過省財政專項經費資助立項的項目加強統籌管理,按照“誰自主立項、誰具體負責”要求,由省重大創新平臺根據相關管理規定具體組織實施。\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20/4567DF98EC32E62D6C8C4F9D4E31ECEB02FAD8D3_size52_w800_h534.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化驗收機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包括完善驗收評價機制、優化驗收方式、建立項目池制等三個方面。\u003c/p>\u003cp>完善驗收評價機制。強化績效導向,建立分類評價機制。項目驗收應組織需求方、最終用戶、科技領軍企業、專業協會、創投機構等直接參與評價工作并形成驗收報告,須將需求方、最終用戶和科技領軍企業對項目完成情況的評價意見,及對項目成果的推廣應用意見,作為評價的核心指標。\u003c/p>\u003cp>優化驗收方式。對財政補助經費100萬元以下的項目,探索由項目承擔單位財務部門出具經費決算表即可申請驗收。\u003c/p>\u003cp>建立項目池制。對符合戰略方向并經審核推薦,有望破解重大基礎材料裝備等“卡脖子”難題、掌握“殺手锏”技術的重大項目,納入項目池動態管理,取得重大突破的論證后可予以直接支持。\u003c/p>\u003cp>\u003cstrong>深化監督評價機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包括完善全過程監督機制、建立全過程科研誠信審核制度、健全績效評價機制、推行項目后評估機制等四個方面。\u003c/p>\u003cp>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加強對項目整體執行情況的階段性或總體績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和省財政資金安排調整的重要依據。\u003c/p>\u003cp>推行項目后評估機制。對驗收后滿3年內的項目開展常態化跟蹤評估,建立健全關鍵領域項目清單、成果清單和重點科研人員清單,突出項目成果的經濟社會效益。評估結果作為滾動支持和納入科技獎勵候選成果庫的重要依據。\u003c/p>\u003cp>來源:浙江發布\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胡佳琪","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社會","cateid":"548308","catename":"鳳凰網寧波","logo":"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01010/11/wemedia/5a68ca01a436772927546cfba868774629fcaea8_size286_w1600_h1600.jpg","description":"鳳凰網寧波頻道,每天向您傳播寧波最新最快新聞資訊。","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548308","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548308","eAccountId":548308,"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80237075","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newsTime":"2023-05-20 07:57:45","lastArticleAddress":"來自北京"}},"keywords":"機制,項目,經費,企業,榜單,平臺,財政,重大項目,科技,軍令狀","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為扎實推進“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近日,浙江省科學技術廳印發《關于深化項目組織實施機制 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的若干意見》,并將于6月13日起施行。 《若干意見》提出“1+8”機制。 深化頂層設計機制 “1”即深化頂層設計機制,圍繞戰略科技任務凝練、重大專項設置、重大項目布局三方面加強系統設計。 完善重大專項設置機制。圍繞三大科創高地戰略領域,按照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成果轉化全鏈條要求設置重大專項。每個專項圍繞重點方向下設一批重大專題,重大專題下設“尖兵、領雁”重大項目群。 完善重大項目布局機制。重大項目應突出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按照“有限目標、重點突破、分步實施、急需先上”要求系統布局,注重項目的集成度、關聯度,共同服務于重大專項整體目標。強化省市縣統籌聯動、一體部署,建立地方科技項目備案實施機制。 “8”即圍繞編榜、申報、評審、立項、資助、過程管理、驗收、監督評價等八個主要環節,完善組織實施機制。 深化編榜機制 包括完善需求凝練機制、深化榜單編制機制、推行企業聯合出資掛榜制等三個方面。 深化榜單編制機制。榜單應根據項目類型分類編制,強化主動設計、系統集成、長短結合,突出多學科交叉、跨領域協同攻關,建立完善合規性審核機制。加強數字化手段支撐,迭代完善15大戰略領域創新鏈技術路線圖,輔助榜單編制。 推行企業聯合出資掛榜制。實行“聯合出資出題、全球掛榜、企業驗榜、企業試用”攻關機制,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單個項目原則上總出資額不低于1000萬元,企業出資不低于財政資金總出資額3倍。 深化申報機制 包括統一管理平臺、強化重大科創平臺主力軍作用、加大多元投入、深化遴選機制等四個方面。 統一管理平臺。除涉密或不宜公開的項目外,項目全流程納入“科技攻關在線”管理平臺,并做好有關檔案的整理、保存和歸檔。 強化重大科創平臺主力軍作用。支持省實驗室和省技術創新中心承擔戰略科技任務,強化項目承擔單位應建有重大創新平臺的條件要求。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產學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設立資金池,牽頭承擔攻關任務。 加大多元投入。將研發投入情況與資源配置緊密掛鉤,鼓勵地方和高校、院所、醫院等單位聯動加大研發投入,將聯動支持和社會資本投入情況作為評審立項的重要因素。對創新聯合體實施的能形成標志性成果的重大科技項目,省市縣聯動可給予最高3000萬元補助經費。申報主體為企業的,研發投入原則上不低于同行業研發投入平均水平,且須承諾自籌比例一般不低于80%(26縣、海島縣企業和農業領域項目原則上不低于60%)。 深化評審機制 包括建立分類評審機制、探索項目審查機制、優化專家遴選機制等三個方面。 建立分類評審機制。強化行政決策與專家評審相結合,堅持統一評審規則,充分發揮戰略引導、綜合統籌和專業咨詢作用,確保評審過程公平公正、評審結果科學精準。按照不同的遴選方式和項目類型,探索論證、評審等分類評審機制,建立健全涉密項目評審機制。 探索項目審查機制。對申報項目數量較多的領域,可遴選出不低于3倍于擬立項數量的項目進入評審或論證,低于3倍的直接進入。 深化立項機制 包括強化立項安排審核、突出支持導向、深化“賽馬”機制等三個方面。 突出支持導向。圍繞“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等,加大項目立項支持,力爭制造業項目占比達到80%以上,提升企業主導產學研協同攻關項目和4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承擔項目的比重。 深化“賽馬”機制。對申報同一榜單的符合立項要求、研發水平相當、技術路線明顯不同的兩個以上項目,擬采用“賽馬”方式平行支持的,原則上應組織現場考察后確定?!百愸R”項目按約定完成階段性目標,通過檢查的繼續給予支持。未完成目標的,項目終止,收回結余和使用不合理的財政補助資金。 深化資助機制 包括實行分類資助、優化經費確定機制等兩個方面。 實行分類資助。對特別重大、特別緊急的項目,可實行即時立項資助機制。 優化經費確定機制。項目經費以自籌為主,榜單中可不確定財政補助經費金額,由申報主體根據攻關任務要求,按需據實提出總投入和申請補助金額。項目評審時,對財政補助預算不合理部分可予以核減,項目關鍵核心指標不得調整、總投入可視情根據核減金額相應調整。 深化過程管理機制 包括完善“軍令狀”制、強化過程監管、加強省重大創新平臺項目管理等三個方面。 完善“軍令狀”制。特別重大、特別緊急的項目,應簽署“軍令狀”,明確“里程碑”節點和具體指標要求、獎懲措施等。對在“軍令狀”時限內達成約定目標、績效突出的研發團隊,按規定在人才推薦、科技獎勵等方面給予支持。對因主觀不努力等因素未完成任務的,原則上暫停項目負責人兩年內項目申報資格,并依規納入科研誠信記錄。 加強省重大創新平臺項目管理。對省實驗室、省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通過省財政專項經費資助立項的項目加強統籌管理,按照“誰自主立項、誰具體負責”要求,由省重大創新平臺根據相關管理規定具體組織實施。 深化驗收機制 包括完善驗收評價機制、優化驗收方式、建立項目池制等三個方面。 完善驗收評價機制。強化績效導向,建立分類評價機制。項目驗收應組織需求方、最終用戶、科技領軍企業、專業協會、創投機構等直接參與評價工作并形成驗收報告,須將需求方、最終用戶和科技領軍企業對項目完成情況的評價意見,及對項目成果的推廣應用意見,作為評價的核心指標。 優化驗收方式。對財政補助經費100萬元以下的項目,探索由項目承擔單位財務部門出具經費決算表即可申請驗收。 建立項目池制。對符合戰略方向并經審核推薦,有望破解重大基礎材料裝備等“卡脖子”難題、掌握“殺手锏”技術的重大項目,納入項目池動態管理,取得重大突破的論證后可予以直接支持。 深化監督評價機制 包括完善全過程監督機制、建立全過程科研誠信審核制度、健全績效評價機制、推行項目后評估機制等四個方面。 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加強對項目整體執行情況的階段性或總體績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和省財政資金安排調整的重要依據。 推行項目后評估機制。對驗收后滿3年內的項目開展常態化跟蹤評估,建立健全關鍵領域項目清單、成果清單和重點科研人員清單,突出項目成果的經濟社會效益。評估結果作為滾動支持和納入科技獎勵候選成果庫的重要依據。 來源:浙江發布
6月13日起施行!推動破解“卡脖子”難題,浙江深化項目組織實施機制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