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輪媒體聲討,加之遭多部門約談施壓,宜家中國最終決定召回"奪命馬爾姆抽屜柜"。不過,以"產品本身符合中國國家標準"為由,宜家問題抽屜柜仍在全國銷售。關于國家標準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些國際知名企業歧視中國市場,其中一個重要根源在于中國國家標準嚴重滯后,有關部門應及時修訂那些陳舊的"標準",用以凈化市場并保障消費者消費安全。
我們的產品質量標準滯后,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國際知名企業排除中國市場的"召回令"也屢見不鮮,從2005年以來強生公司的51次產品召回事件中,有48次將中國排除在外。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往往把產品中最好的賣給外國人,把其余的賣給自己人,這其實也說明我們的產品質量標準太低了。由于別國禁用的成分在我國卻符合國標,有外資日化品公司就在中國生產和其他國家標準不一的、含有別國禁用成分的產品——最可怕的是,這一切都是合法的。
增塑劑超限147倍的包書皮仍然"合格"
近期,寧波市市場監管部門針對包書皮(膜)、修正帶和修正液,開展了監督抽檢以及消費體驗活動。結果讓人吃驚,抽檢的包書皮(膜)中增塑劑嚴重超限,最高的一組,增塑劑超限了147倍。據悉,增塑劑被研究證實是一種環境激素,在人體和動物體內發揮著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擾內分泌...【詳細】
跑道有毒依然符合國家標準
中小學"毒跑道"事件頻發,據不完全統計,北京、江蘇、廣東、上海、浙江、江西、河南及四川等地,均有學校新鋪設的跑道散發刺鼻氣味,并有多名學生出現流鼻血、咳嗽、頭暈和反復發燒等癥狀。而事發學校的回應和官方檢測結果,都說是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由于缺乏有說服力的證據,官方檢測亦未能平息風波...【詳細】
上海查獲的冒牌奶粉符合國家標準
中國的部分父母購買海外嬰幼兒配方奶粉已成一奇觀,不少國家甚至設置了限購令。父母們的心情特別可以理解,之前出現的奶粉問題實在令父母們不敢冒險。4月4日,針對近日媒體報道的上海公安部門破獲1.7萬罐冒牌奶粉案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將協助公安機關嚴查冒牌產品流向。【詳細】
所謂"兒童食品"大多數只是噱頭
兒童飲品、兒童醬油、兒童面條、兒童餅干、兒童奶酪……這些打上"兒童"頭銜的食品正是商家抓住了父母"要給孩子最好"的心態,品類倍增的同時,身價也水漲船高。兒童食品應指專為兒童年齡段特別生產的食品,由于兒童身體尚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食物營養要求較高,所以相應的對食品品質的要求都非常嚴格。【詳細】
標準嚴重滯后 城市內澇不止
說起標準滯后,很多人都能聯想到多次成熱點話題的城市內澇問題。近期,我國南方許多城市再遇尷尬。今年5月以來,南方地區迎來數輪強降雨,導致南昌、武漢、贛州等多個中小城市出現嚴重內澇。新華社報道就稱,更多人將城市內澇原因歸咎于城市下水管道開發建設缺乏長期規劃,且排水能力過低。【詳細】
現行標準滯后于國際標準 各地"電梯咬人"頻發
近年來,電梯安全問題也幾度成為輿論關注焦點。2015年7月26日,在湖北荊州一商場,一女顧客帶著孩子踏在已松動翹起的扶手電梯蓋板最末端時,蓋板突然翻轉,女顧客墜亡,孩子因母親奮力托舉而得救。今年以來,國內也連續發生多起電梯傷人或奪命事故。就在今年6月7日下午,北京豐臺區方莊芳群園二區2號樓發生一起...【詳細】
現代商業社會,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標準化社會,各種商品、服務都離不開標準的規范和控制。標準不僅直接決定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更關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我國標準體系卻面臨缺失老化滯后、標準交叉重復矛盾、標準體系不夠合理、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也就是標準管理"軟"、標準體系"亂"和標準水平"低"的狀況。
一直以來,我國的標準體系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4個層級,其中國標、行標和地標中都有強制性標準,甚至部分推薦性標準中也有強制性條款,這些標準之間有的彼此之間存在銜接不夠緊密,甚至彼此相互"沖突"的現象,使得強制性標準在執行中并沒有真正"強"起來,有時是甚至變成了"紙標"——寫在紙上的標準。
根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當前我國有20400多個國家標準、30000多個行業標準、9000多個地方標準以及40萬個已發備案的企業標準。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僅汽車燃用油標準就有6000多個,根本沒法想象。我國標準體系混亂可見一斑。
"現行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均建立在20世紀80年代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基礎上,政府對標準化工作包攬過多,市場主體活力未能充分激發,阻礙了標準化工作的有效開展。"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于欣麗指出。事實上,在我國現行的眾多標準中,有75%以上的標準已經超齡達到5年以上,而更多的國家標準卻明顯低于國際標準及國外先進的標準。
標準被形象地比喻為切割市場蛋糕的一把刀,消費者和企業都寄希望于刀把兒能掌握在政府的手里,好多些公正。遺憾的是,相關部門并沒有當好游戲規則的制定者。這次宜家的"看人下菜碟",也部分是因為我們對質量標準的"無視"。"毒跑道"、"咬人電梯"屢禁不止,拷問的不僅是企業的良心,更是國標的有效性。如果符合國標卻并不能保證安全,就是在縱容整個社會合法互害。國家標準需要改變,不只是標準本身的改進,整個標準制定的過程和方法需要改革,國家標準制定的主管部門的思維方式和作風要有轉變。